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论著《工作中的激励》(1959年)、《工作与人的本质》(1966年)及论文《再一次:你怎样激励雇员》(1968年)、《丰富工作内容大有好处》(1969年)中全面论述了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1)通过对1 844人次的调査,发现有69%的人回答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①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②技术监督系统;
③人际关系(与上级、下级等);
④工资;
⑤工作安全性;
⑥个人的生活;
⑦工作环境;
⑧地位;
⑨生活条件。他认为这些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即使具备这些条件,也只会使员工没有不满意,而不会使员工。他把这些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和条件称为“保健性因素”。
(2)在1753人次的调查中发现,81%的人回答非常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项:
①工作富有成就感;
②工作成绩能得到承认;
③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
④职务上的责任感;
⑤个人成长发展的可能性;
⑥职位升迁等(19%的人回答例外)。他认为这些工作本身因素的改善,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会经常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员工的不满,但是影响并不很大。他把这些工作本身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仍有以下借鉴意义:
①企业应重视保健因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保健环境与条件,可以消除负面情绪,提高员工的激励水平;
②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用工作丰富化、自主性、挑战性、成就与创造性等方式,能使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③要使工资与奖金分开,两者都成为激励因素。必须把它们与企业经营好坏,与部门、组织、个人的工作成效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激励效果。如果不顾经济效益好坏,不论工作成绩大小,一律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把奖金变成“附加工资”,人人有份,则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花钱再多,也起不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反而使员工认为这奖金是理所应得的,如果奖金取消了,或者个人没有得到,反而会造成员工的不满情绪。因此,只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树立“有良好的工作成就会有合理的报酬”、“工作成效越大,所得工资越高”的观念后,工资、奖金才会成为增强员工工作成效的激励力量。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社会问题剧
06-17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调小说
06-15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杨沫
04-092020年8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含泪的笑”
07-042021年浙江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确定广告主题应注意的事项
10-18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流浪汉小说
05-26浙江自考2020年4月《美学》知识点-中国美育思想简述
04-26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诗歌创作
03-312020年8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美丑对照原则
07-04浙江自考2020年4月《美学》知识点-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作用
05-09浙江自考网便捷服务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