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报考指导表

微信群微信群| 公众号公众号| 在线客服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2021年浙江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20)

时间:2021-03-06 09:58:48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发现》作者:闻一多

1、《发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时的心情略同于《死水》,都表现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落痛苦的心情。《发现》是闻一多1925年回国之后的诗作。当他满怀“抗彼美人”,奋发图强的激情,回到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时,看到的却是满目创痍、遍体鳞伤、生民涂炭的惨象,诗人炽烈的爱国之心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于是他追问青天和大地,上下求索。爱国主义的深情在悲愤难抑的痛苦发现中燃成烈焰。

2、简析《发现》诗题的双重含义及精巧构思。 《发现》的诗题有双重含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发现”。

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指诗人满怀报国宏愿与热情踏上祖国的大地时,“发现”的却不是如花的祖国的现实,而是一场恐怖的挂在悬崖上的噩梦。这个发现使他失望痛苦。 对主观世界的“发现”,指诗人面对黑暗的现实,上天入地,寻找祖国变成“噩梦”的缘由,“总问不出消息来”,终于在痛哭中“呕出一颗心来”时,才“发现”心爱的祖国原来“在我心里”。《发现》诗题的双重含义点明了诗作的爱国主义思想题旨,使读者见到一颗蹦跳在诗人胸膛的火红的赤子之心。 “发现”的双重含义也表现了诗作的构思的精巧。全篇以痛苦的“发现”起笔,以惊讶的“发现”作结,首尾呼应。自始至终,紧扣“发现”题旨。两种“发现”意义的重合,深化了主题,构思精巧,感人至深。

3、《发现》的比喻和征询艺术手法。  《发现》采用比喻和征询的艺术手法。

比喻手法将祖国的黑暗现实比作恐怖的“噩梦”,并且是挂在“悬崖”上的“噩梦”,把诗人回国后极度失望痛苦的感受具象化。诗人不能接受“噩梦”般的现实。 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寻根究底,于是他以征询手法追问青天、大地和八面来风,以抒发内心的痛苦。

4、《发现》与《死水》艺术手法的比较。

《死水》和《发现》相同点都是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代表作,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望痛苦的心情,燃烧着爱国主义的激越之情,皆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不同点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特点: 一、《死水》通篇用象征手法,《发现》则采用比喻和征询的写法,以挂在悬崖上的恐怖的“噩梦”来比喻黑暗的现实。《死水》以象征手法突现旧中国的污秽、腐朽和丑恶。《发现》则以比喻和征询手法强调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时的主观感受。二、《死水》以“死水”意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铺排,在客观、形象、看似冷静的描绘中,蕴含深沉的感情。《发现》以“发现”为抒情线索展开题旨,在希望和现实、“心爱”和“噩梦”的鲜明对照中,突现感情的爆发力量。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浙江自考网便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
电话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APP

1570008035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