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提要
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
(新闻价值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已经巩固,新闻传播也从政党报刊进人大众报刊的时代。这时,市场开始出现售价低廉的“便士报”。大众报纸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单纯的为政治服务变为赚钱第一。为了赢利,在市场竞争中占先,大众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以市场需求为价值取向和选择标准。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多刊登有吸引力的新闻,才能招揽更多的广告,使报纸有可靠的财源。报纸和新闻都彻底商品化,成了赚钱的工具。这样,新闻传媒就要确立新闻选择标准和价值度,以便给传媒创造更大的利润,在变化中确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报纸和新闻的商品化,是新闻价值理论应运而生的社会背景和直接动力。
1)资产阶级革命报刊时期
近代报刊诞生不久就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激流,成为新兴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宣传工具。革命报纸和政党报纸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标准完全依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了取得满意的政治宣传效益,不惜淡化新闻自身的本色和特征,以高涨的政治热情进行不计成本的新闻生产。
2)大众报刊时代
在西方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后,资本注意经济政治制度巩固下来,新闻传播也从政党报刊进入了大众报刊时代。这时,市场开始出现只售一便士的报纸,简称“便士报”。其特点是:1]面向市场和普通老百姓;2]经济上完全独立,一切开支靠广告收入支撑;3]强调独立舆论,不做政党的奴仆;4]追求趣味和刺激,大量刊登骇人听闻的东西;5]从评论为主变为以新闻为主,从观点纸变为新闻纸;6]文字浅显简洁,便于普通人的阅读。大众报刊的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变化,从单纯的为政治服务变为赚钱第一。
资产阶级新闻价值理论在新闻商品化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它的许多论点直接来源于资产阶级报纸经营的生意经。《纽约太阳报》30年代由本杰明.戴创办,是商业化经营获得成功的第一家大众化报纸。报纸的主要内容是当地发生出奇事件和暴力新闻,大都属于无足轻重的生活琐事,但因售价低廉,追求刺激性而使读者极感兴趣。报纸创办不到半年,发行达到当地竞争对手的两倍。它的成功,使效法者接踵而至,美国的大众化报纸纷纷问世。
最早把新闻价值学说纳入新闻理论体系的是几位美国学者。庞德在《新闻学概论》中、甘斯在《美国新闻学评论》中,对新闻价值问题做出较明确的理论概括。到20世纪初,新闻价值理论普及于世界,有机地融入人们的新闻观念中。
3)中国的新闻价值理论
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创立的新闻价值理论传入中国。第一引进新闻价值理论的是徐宝璜。在他的《新闻学》里,专门阐述了这个问题:“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重要之最近事实,自能引起较多人数和较深程度之注意,故为价值较高之新闻。次要之最近事实,仅能引起较少人数与较浅程度之注意,故为价值较低之新闻。”
1957年之后,由于否认了报纸的商品属性,进而认为新闻价值理论纯属资产阶级的异端邪说,新闻价值的概念被弃之不用。1978年之后,中国新闻学术界掀起了一个探索新闻价值问题的学术热潮。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新闻观的指导下,重构这一学说的框架和内容体系。传播者按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和受众按新闻价值标准选择新闻,被确认为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之一。
2.新闻价值的实质
新闻价值概念虽然是新闻商品化的产物,但新闻价值与一般商品价值概念的差别是相当大的。1]新闻价值并不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消耗劳动多的新闻价值不一定大,消耗劳动少的新闻价值不一定小;2]价值大的新闻不因供大于求而掉价,价值小的新闻也不因供不应求而升值,新闻价值不随新闻供求状况而上下浮动。因此,新闻这种特殊的商品价值,自有其本身特有的内涵。
那么,新闻价值的含义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新闻价值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
(新闻价值的实质)新闻价值不是新闻作品的商品价值,也不是新闻的宣传价值。新闻价值的实质,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是衡量新近事实或新闻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的客观尺度。 新闻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是可以量化和加以测度的。信息具有的受众的未知程度,或者说传给受众之后消除认识不定性的程度,可以量化,用信息量来表示。新闻的特性也可以测度。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之和,就是新闻的性质,简称新闻性。把新闻性数量化,便于衡量一个事实或一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也就是衡量它们对构成新闻有多大分量、多大价值。把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加以量化,就可以成为衡量和选择新闻事实以及新闻作品的标准和尺度,实现新闻观点向操作方法的转化。
3.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值是客体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程度。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传播主体从新近事实中得到新闻需求的满足,接受主体从新闻作品中得到新闻需求的满足。但满足新闻需求的新闻价值,绝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是客观的,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事实是客观的。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传播与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包含在新闻事实之中。尽管传播者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不同,在报道同一事实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取舍,但那些不当取舍和违背基本事实的报道会因此降低或丧失新闻价值。尊重事实才能有价值,违背事实就丧失价值,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就在于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托。 第二,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中社会受众的信息需求,产生于当时当地的社会实践和群众生活的取向,由当时当地生产力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来决定。谁都知道,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是人们不能任意选择的客观存在。因此,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同其他社会需求一样,都有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二、关键术语
1.“便士报”
19世纪初,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新闻传播也由政党报刊进人大众报刊时代。市场上开始出现售价只有一便士的廉价报纸,简称“便士报”。“便士报”的主要特点是:(1)面向市场,面向普通百姓;(2)经济自立,一切开支由广告收人支撑;(3)强调“独立舆论”,标榜不做政党和政府的奴仆;(4)追求刺激,大量刊登骇人听闻的东西;(5)从以评论为主变为以新闻为主,从“观点纸”变为名副其实的“新闻纸”;(6)文字浅显,便于百姓阅读。“便士报”一改政党报刊单纯为政治服务的办刊宗旨,变为赚钱第一,实现了新闻和报纸的商品化。
2.《纽约太阳报》
该报19世纪对年代由本杰明?戴创办,是商业化经营获得成功的第一家大众化报纸。报纸的主要内容是当地发生的出奇事件和暴力新闻,大都属于无足轻重的生活琐事,但因售价低廉,追求刺激性而使读者极感兴趣。创办不到半年,发行量达到当地竞争对手两倍。《纽约太阳报》的成功,使效法者接踵而至,美国的大众化报纸纷纷问世。
3.“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纽约太阳报》19世纪对年代的编辑部主任约翰?博力特,出于对该报成功的体味,用极其惊人的语言道出了该报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标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强调新闻要与众不同,不能说丝毫没有道理,但它把反常行为的新闻价值强调到了不近人情和违背生活常识的地步,就是不折不扣的谬论了。实际情况是,狗咬人出了不少新闻,人咬狗却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新闻传媒如果一味搜寻人咬狗一类的新闻,就有违人类新闻传播的常理,只能自绝于社会。傅加特这句话生动体现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反科学的极端主义色彩。
三、重点讲解
1.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它的新闻价值要素说。应当肯定,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还是有它一定的科学根据的。第一,对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的设定,大体与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相符合。第二,对价值概念的把握,自觉不自觉地兼顾了主客体两方面的决定作用。价值既然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程度,新闻价值自然也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信息需求的程度。 始创于西方的新闻价值理论,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内涵,不可能具有常青不败的生命力。但是,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特别是它的价值构成说,的确具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和机械片面性。这种非科学的倾向和弊端,在设定和解释构成要素时,表现得十分明显。 第一,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把人情味摆在显要地位并给予了荒谬解释。人间是有人情的,新闻是应当有人情味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人情是有阶级色彩的。不同的人情味,与不同的阶级意识和人生观相对应。我们提倡的人情味,是对健康人生的肯定和关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健康向上的人生情趣,而不是资产阶级颓废偏狭的人生追求。西方新闻学者标榜的人情味,是恐惧、嫉妒、性,正是资产阶级的病态人情。 第二,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从本能好奇心出发,过分强调反常和怪诞的新闻价值,具有浓重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读者的新闻需求和兴趣,主要由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来决定,并非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人们去选择新闻。西方新闻价值理论把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奇异、怪诞定为新闻价值标准,导致猎奇之风久盛不衰,成为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恶劣传统。 第三,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在解释构成要素的含义时,往往崇尚极端,从真理走向谬误,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对五要素中的“及时性”和“重要性”的阐释还是科学的,对“接近性”、“显著性”和“人情味”的解释,就谬误百出了。认为接近性只是地理上的接近,显著性只是人物地位突出,趣味性就是奇异、怪诞,都是武断作出的绝对化断语。
2.中国人对新闻价值理论的研究
20世纪初,西方创立的新闻价值理论传人中国。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人中国的学者是徐宝磺。徐宝横在他1919年出版的《新闻学》一书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阐述这一问题。徐宝横在介绍西方新闻价值理论时,没有食洋不化,而是经由自己的思索和消化,用中国语言作出了通俗准确的表述并扬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那些奇异怪诞的偏激思想。几乎与徐宝磺同时,邵飘萍在自己的著述中使用了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到了20世纪30年代,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普及。1957年之后,由于否认了报纸的商品特性,进而认为新闻价值理论纯属资产阶级的异端邪说,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在中国很长时间被弃置不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解除了极左思潮对新闻学术研究的禁钢,重新掀起了研究新闻价值理论的热潮。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生,在80年代初开始以新闻价值为题撰写学位论文,对新闻价值学说的历史沿革、理论内涵及实践意义,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一批有创见的专论,开始突破资产阶级新闻价值理论的思路和水平,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重构这一学说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新闻传播者按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和受众按新闻价值尺度选择新闻,被确认为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之一。
3.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程度。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传播主体从新近事实中得到新闻需求的满足,接受主体从新闻作品中得到新闻需求的满足。但满足新闻需求的新闻价值,绝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是客观的,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事实是客观的。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传播与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包含在新闻事实之中。尽管传播者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不同,在报道同一事实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取舍,但那些不当取舍和违背基本事实的报道会因此降低或丧失新闻价值。尊重事实才能有价值,违背事实就丧失价值,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就在于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托。 第二,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中社会受众的信息需求,产生于当时当地的社会实践和群众生活的取向,由当时当地生产力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来决定。谁都知道,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是人们不能任意选择的客观存在。因此,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同其他社会需求一样,都有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流浪汉小说
05-26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陈白尘
04-082020年8月浙江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08-03浙江自考2020年4月《美学》知识点-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作用
05-09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文革”文学概述
04-10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调小说
06-15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杨沫
04-09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托尔斯泰主义
06-12浙江自考2020年4月《美学》知识点-中国美育思想简述
04-26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十七年”的诗歌、散文
04-10浙江自考网便捷服务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