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1909)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交河县)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7年起,先后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兼管学部等官职。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先后开办武昌经心书院、成都尊经书院、山西会德堂、贵阳广雅书院、湖北两湖书院、存古学堂、湖北方言学堂、江南铁路学堂、湖北自强学堂、矿业学堂、农务学堂、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女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支那师范学堂、湖南育婴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黄埔水雷学堂、南京三江师范学堂、江西高安蚕桑学堂等;派遣学生及学务官员出国留学或考察教育;和袁世凯奏请递减科举,参与拟订“癸卯学制”。张之洞忠于清王朝,却因积极倡导改革传统教育,大力发展新式教育,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掘墓人和近代教育制度的奠基人。
一、“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张之洞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他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1] 这个思想,是洋务教育的中心,以后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纲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他认为,中学的作用在于“固其根柢,端其识趣”[2]。学中学的具体要求。“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阅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3]。
他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其中,尤其强调“明纲”,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4]。这是针对维新派提倡民权,反对君权,主张男女平权等主张的。张之洞指出:“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5]。
张之洞认为,西学包括“西政、西艺、西史”三类,并着重分析了西政和西艺。“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6]学习顺序,小学堂应先学西艺,再学西政;大学堂则先西政后西艺。西艺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西政则涵盖了教育、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领域。西史,则指西方各国历史。他强调:“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7]即学习西学是为“强中国”、“存中学”服务的,实质是抵御外侮入侵,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二、关于学制改革的思想
(一)主张天下广设各级学堂
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第三》中主张:“各省各道各府各州县皆宜有学,京师省会为大学堂,道府为中学堂,州县为小学堂。……县有人文盛物力充者,府能设大学,县能设中学,尤善。”并提倡因陋就简,利用各地书院、善堂、祠堂、庙宇等场所及其经费兴学,以及鼓励地方官绅捐资办学。
(二)主张设立工农兵学商等各类学校
他说:“外洋各国学校之制,有专门之学,有公共之学。”[8]专门之学即各类实业学堂,他主张设立农工商学、兵学、矿学、铁路等学堂。公共之学即普通教育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外国学制完备周详,“吾将以为法式。”[9]
他还提倡留学教育。他说:“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10]他认为,学生到国外培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留学教育作为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富民强国的重要途径。留学教育成为他设计的教育框架的重要部分。
(三)关于学制改革的设想
张之洞曾在《劝学篇》中提出过建立三级学堂的构想。1901年8月他和刘坤一在《变通政治人为才先折》中系统提出设立包括蒙学、小学、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大学的新学制设想。1903年,奉旨与张百熙、荣庆一起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该学制是张之洞学制改革思想的具体化、法规化。
三、关于师范教育
1903年张之洞在《学务纲要》中指出:“师范学堂,意在使全国中小学堂各有师资,此为各项学堂之本源,兴学人手之第一义。”应“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尤其培养小学教员的初级师范学堂更应迅速办理。[11]他还强调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使之在癸卯学制中自成系统。他认为,“学堂必须有师”[12]。因此,“办理教育,首重师范”[13]。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张之洞在办学实践中,对师范教育格外重视。在他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中,三级师范自成体系。1907年掌管学部后奏准颁发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是为我国女子师范教育及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的开端。
张之洞认为,师范教育必须突出以下特点:(1)重视教育类和教师技能类课程,突出师范性;(2)附设小学堂,以利师范生实习;(3)规定师范生享受免费待遇,以使人羡慕;(4)规定师范生毕业后最低从教年限6年。张之洞的师范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近代师范体系的确立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影响极大。
四、论实业教育
张之洞在《重订学堂章程折》中认为:“国民生计,莫要于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益而无一弊,最宜注重。”[14]在由他主持制定的《学务纲要》中,规定速设各项实业学堂“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艺,以为富国强民之本”,“以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目标[15]。在《奏定实业学堂通则》中规定:“振兴农工商多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16]“意在讲求国政民事各种专门之学,为国家储养任用之人才。”[17]在这种“振兴实业、为国储才”思想驱动指导下,张之洞除了积极兴办各类实业教育机构外,还借鉴国外设计了三等各类纵向衔接横向联系的完备的实业教育体系,为我国近代实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1] 《劝学篇·设学》。
[2] 《劝学篇·循序》。
[3] 《劝学篇·明纲》。
[4] 《劝学篇·明纲》。
[5] 《劝学篇·明纲》。
[6] 《劝学篇·设学》。
[7] 《劝学篇·循序》。
[8]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24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9]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25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0]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24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1]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20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2]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20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3]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19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4]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19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5]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20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6]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74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第2版。
[17]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20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浙江自考2020年4月《美学》知识点-中国美育思想简述
04-26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流浪汉小说
05-26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陈白尘
04-08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诗歌创作
03-312020年8月浙江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08-03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解放区文学概述
04-08浙江自考2020年4月《美学》知识点-游戏说及代表人物
04-24浙江自考2020年4月《美学》知识点-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作用
05-09浙江自考202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文革”文学概述
04-102020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学才子派
05-26浙江自考网便捷服务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